“高校为学*冰块降温”一事在网络发酵,随即引发争议。7月2日,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张琨否认了“炒作”的说法。他表示,学校没有安装空调,是因为供电线路无法承受;冰块由学校出资购买,先后发放28吨冰块降温,则是因为学生“有需求”。(7月3日《新京报》)
天气一热起来,就有人受不了,吹着空调吃着西瓜,确实是夏天*好的享受。不仅是学生,几乎每个人可能都想要有这样安适的日子,可学校不是私人家庭,在这里,规则与情感之间,往往需要利益平衡点。有人质疑“冰块降温”有炒作之嫌,其实是因为自己置身事外,进行着添油加醋般的主观臆测。
学校能想出“冰块降温”的策略,按理说是一件好事。正因为学生有需求,学校才会尽量去满足,并不是媒体所报道的那样,认为这样的“冰块降温”还不如安装空调来得快,出现这样的观念很正常,但却不理性。安装空调确实能够解决宿舍燥热,然而其中巨额的经费预算是显而易见的,这本来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就能解决的。
出于长远的利益考虑,就算广西这所学校的“冰块降温”是炒作又何妨?每年这个时候,类似学生申请安装空调的事例屡见不鲜,大多数学校会选择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因为,积极应对有时并不能纾解矛盾,相反,它会带来更多质疑。学校投入几十万或者几百万为校舍安装空调,确实能够解决降温问题,但降温的问题解决了,后续的硬件配套问题也会随之而来。这就好比安装好了空调,就会有安装电视或者浴室的需求,学生的需求是无限的,但学校的供应确实有限的,在有限的空间里,想要满足利益*大化,“冰块降温”无疑是*简单也是*合适的方法。
从科学的角度而言,空调降温速度较快,是目前夏季*常见的降温方法。但空调降温也有诸多弊端,“空调病”便是其中常见的一种,不利于身体健康,当然,从这个层面看,也不足以构成不安装空调的理由。然而“冰块降温”相对于空调降温,就有着显著的优势,一者是成本较低,二者是可以利用冰块吸收空气中的热量,带给人舒适的凉意,又环保又降温,还不会引发“空调病”,如此优势,可见“冰块降温”不仅是学校应该采用,上呈到全国各地而言,都不失为节约成本兼顾多方利益的良方。
有心总比无心好,多数人还是在质疑学校在炒作。其实,炒作也好,营销也罢,在为校舍安装空调一事上,冷漠旁观还不如这样的积极应对。如果安装空调不能一蹴而就,那利用“冰块降温”来解决燃眉之急又何妨?夏天即将过去,燥热也并非不能忍受,与其在一旁说“风凉话”,还不如正视学校的有心之举。